close

  22日凌晨,濟南濼文路正式恢復通行。記者發覺,路南段的人行道不少未達到原計劃的3米寬,路東的人行道約2米寬,路西不少有臺階的店鋪前,人行道僅半米多寬,而原計劃的1.5米寬綠化帶也不見了蹤影,全路段行道樹均設在人行道上。(10月23日《齊魯晚報》)
  人行道達不到原來計劃的寬度,最窄的地方僅半米多寬,不僅如此,還將行道樹設在人行道上,如此一來,就使人行道變得更加狹窄不堪,對於行人而言,簡直是一種考驗甚至折磨。
  實際上,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,人行道變得越來越窄早已不是新鮮話題,這種現象不僅濟南存在,其他地方同樣存在。許多人行道,在當初設計時其寬度還說得過去,可一旦真正施工便不斷縮水,直至縮到不足一米。
  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多,城市機動車道需要加寬,以應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,這一點可以理解。但是,機動車道加寬的代價,不應該是犧牲非機動車道以及人行道。城市道路交通,其服務範圍不僅包括機動車輛,還包括非機動車輛、行人。在城市交通道路規劃時,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公平分配路權,而不是機動車道一支獨大,將非機動車道、人行道隨意壓縮。
  與機動車輛相比,行人處於弱勢地位,“行走不便”也不像汽車擁堵那樣容易出現事故從而吸引人們的眼球,於是,在路權分配的博弈中,機動車輛常常被放在首位,而非機動車輛、行人,其路權卻常常受到排擠甚至被剝奪。實際上,相對於機動車輛承載的人數,騎單車、行走的市民占了大多數,城市管理者理應充分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,儘力滿足這些市民的要求。
  低碳出行、環保出行、綠色出行,是近些年來城市管理者向市民發出的倡議,而騎單車、步行正是低碳出行、環保出行的具體落實方式,理應受到支持與鼓勵。可是,看一看越來越窄的人行道,就會發覺所謂低碳出行不過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已,試問非機動車道、人行道越來越窄,讓人們如何騎單車或者步行出行?
  文/曲徵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人行道縮水暴露路權分配失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y89wybn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